這禮拜一起共讀的繪本是長谷川義史的「馬鈴薯家族」;事先請小孩帶一樣蔬菜或水果透過螢幕和大家分享,想讓線上有更多小孩主動參與的感覺。
一上線,出乎意料,很多小孩除了蔬菜水果,還分享自己的玩偶,很熱鬧! 我也分享自己在2016年聽長谷川義史老師演講的照片,「馬鈴薯家族」原版在日本還有馬鈴薯之歌可唱,是很歡樂的一本書。
這周請小孩自己設計一個便當盒的菜色,透過水果包裝袋的剪貼或者蓋印等,再搭配上色工具的運用等;年紀大一點的小孩,鼓勵他們除了便當盒菜色,還可以有背景的交代等;小孩的創意無限,有人用色紙摺出一樣樣蔬菜水果等,還有雞排,再用氣泡袋全部裝起來,裝飾袋子外表;有人請媽媽把檸檬(她剛剛介紹的水果)切片讓她蓋印;有人畫裡有放大鏡,可從小處看到大處,還有以前的便當盒(鐵路便當概念,還有鐵路,窗戶,下雨,烏龍麵等);有人的菜色有滷肉,白帶魚還有雞腿,這主菜這麼多樣豐富,要好幾百元一個了!
大一點的小孩細心的用皺紋紙和紋路特別的紙,剪出一樣樣便當盒菜色來,很細緻精巧!
這是一種老師的喜悅,一堂課的相處,每個人做出不一樣的東西來,每個人腦袋裡接收到再轉化出來的東西都不太一樣;我本來很在意小孩上課很安靜,不太有互動,要怎麼讓他們更有興趣點? 請爸媽幫忙準備一些物件(這次是蔬菜水果),讓小孩在線上能更有互動感? 但也想著,一堂課的呈現,小孩喜歡與否,其實就是看老師你自己怎麼去帶領和引導,把老師該做的事情又轉給家長似乎不太OK…
上課安安靜靜,沒有反應的學生,不一定是沒在聽,不喜歡你的課;或許小孩的特質就是不擅於在人多時發言和言語表達;
最近,每次下線,都會有孩子錄音給我,講故事給我聽,把她自己的作品講述一個故事,讓我聽到聲音也看到她的畫面故事,我很感動也非常開心,她用她的方式告訴我她的喜歡。
2016年去聽長谷川義史老師的演講,講題是【讓孩子們從繪本中找到元氣】,這是長谷川義史他對自己作品的期許,繪本不需要帶有任何的目的性,讓小孩開心喜歡繪本就好!
我很喜歡這句【讓孩子們從繪本中找到元氣】,每次鬥陣讀繪本,做伙畫圖時,都不用有太多的目的性和給自己壓力,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孩子都是。